当前位置: | JN江南·(中国)集团 |
|
常铸“廉洁之心”,坚守“教育之责” | |||||
| |||||
屈原《楚辞·招魂》中写到:“朕幼清以廉洁兮,身服义而未沫”,表达他对清廉德行的追求和光明磊落的人生态度,这应该是“廉洁”一词的最早出处。东汉学者王逸在《楚辞·章句》中注释说:“不受曰廉,不污曰洁。”将“廉洁”解释为不接受他人馈赠的钱财礼物,不让自己清白的人品受到玷污。透过前人对“廉洁”一词的诠释,我们可以看到,“廉洁”作为一种价值取向,始终引领着社会向前发展,并成为一种良性的追求。此后,一提起“廉洁”,我们就会想起“两袖清风朝天去,不带江南一寸棉”的清廉洒脱,也会想起“粉身碎骨浑不怕,要留清白在人间”的坚韧高洁,还会想起“清心为治本,直道是身谋”的端正不阿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:“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,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。”由此可知,反腐败斗争关系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。二十大的宏图徐徐展开,这其中有破浪反腐、激浊扬清的决心。清风正气,廉润心田;文以化人,廉以养德。踏进新时代新征程,廉洁文化建设与时俱进。廉是“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”的莲花,是“罹凝寒,有本性”的松柏,是“不要人夸颜色好,只留清气满乾坤”的墨梅。崇廉尚洁,两袖清风,笔墨之下,是我们对廉洁的不变追求。“廉洁”一词融于日常,润入心田,无论是党员干部还是普通职工,“廉洁”二字都应牢牢谨记,时时恪守,才能给公众带来信任,为社会带来清风。清正在德,廉洁在志,我虽非圣贤,也愿追随先贤脚步,赓续廉洁精神,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贡献一泓清泉。 “一支粉笔,三尺讲台,四季坚守,育万千桃李”是世人对教师的印象。很多人会认为,“廉洁”一词与教师这一职业的距离似乎很遥远,校园里没有机会贪污腐败。但其实,教师之道,贵在廉洁。三尺讲台,担起的是育人之责;支支粉笔,书写的是师者风范。教师只有在工作、为人上严于律己,以身作则,才能达到为人师表的目的,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。时代在进步,教育在发展,但无论在什么时代,学生的茁壮成长都离不开教师的谆谆教诲、辛勤培育。“亲其师,信其道”,才能达到“不令而行”之效。拒绝家长送礼、回绝宴会邀请、文明简洁过节,这就是教师的廉洁。坚守廉洁,在朝堂之上也在书院之中,在“正”与“邪”的丝丝较量,也在“得”与“失”的衡量取舍。为师者,须坚固思想道德的防线;从教者,须坚守廉洁自律的底线。师德师风,事关学生的成长,事关社会风气,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。良好的师德师风会浸润人心,传之久远。它不仅能感染、教育学生,甚至会影响、带动学生身后的无数个家庭。 近日,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,要求学校要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、爱国奉献、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。这不仅是对思政课教师的要求,也是对所有教育工作者的要求。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,教好学生是我们的职责所在,我们会想尽办法去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。作为职业学校的一名语文教师,我一直在努力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深掘廉洁“基因”,并将其向学生渗透。唐代张九龄在《贬韩朝宗洪州刺史制》中写道:“不能自律,何以正人?”明代李东阳在《石公墓志铭》中说:“虽居官久,家无赢赀,亦以俭自律,不少变。”清代金缨的《格言联璧》也有“勤能补拙,俭以养廉”的说法。清代曾国藩说:“大丈夫当以澄清天下为己任。”他们身上的廉洁意识、道德修为,都使他们成为楷模。我希望我的学生们都能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涵养,“廉洁”理念入脑入心,这样他们在走向社会之后就都能自觉做到“克己奉公、清廉自守”。 “贪欲者,众恶之本;寡欲者,众善之基。”历史的传承让我们知晓廉洁是操守,是美德,也是智慧。认识廉洁,读懂廉洁,看透廉洁,我们当常铸“廉洁之心”,坚守“教育之责”,方能不负历史,不负时代,不负人民,不负使命。 | |||||
【打印】 【关闭】 |
浏览次数: |